•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仅半年肿瘤明显消退,患者家属高呼:“我妈妈的命有救了!”

[复制链接]
8937 0 青菜567 发表于 7 天前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Tony
当杨先生带着激动的颤音讲述陪妈妈抗癌的经历时,他知道在与癌共舞的战役中,他们已迎来反转。

回想起74岁的母亲被确诊肺癌时的焦虑和不安,他坦言“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普通人的观念中,癌症被刻板地视为绝症。

目前,母亲体内的肿瘤已近乎消失,“每天出门遛遛弯,找老姐妹们聊聊天,和患病之前没什么两样”。因为母亲的康复,杨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再回首这段充满曲折与坎坷的抗癌旅程,那些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但在这其中,杨先生最为深刻的感受,却是那份绝处逢生的喜悦。
640.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抽中“钻石突变”,靶向药撑起长期生存希望

这是杨先生感觉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因为“咳嗽、胸闷”的症状持续不退,杨先生陪伴母亲前往了附近的医院检查。然而,当CT检查的结果摆在眼前时,医生的话语如同冰冰冷的刀锋刺入心间:“这个病不太好”。在那一刻,恐惧、无助和绝望交织在杨先生的心头。对于母子感情非常好的杨先生来说,他不愿想象母亲将要面临的痛苦和折磨,然而,他知道自己必须坚强,为母亲找到一线生机。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杨先生陪母亲来到临沂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检查。在这个时候,任何来自医生的专业支持和人文关怀,都将成为对患者和家属的莫大宽慰。

幸运的是,接诊的临沂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邢士刚副主任拥有十余年的肺癌诊疗经验,专业方向上的指导建议和细心关怀,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杨先生和母亲心中的阴霾,平复了这个家庭慌乱的心。

在预测肺癌可能性的情况下,邢士刚主任马上为杨先生的母亲完善一系列检查。伴随着更详细的检查结果,老人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双肺和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右侧胸腔更是产生了大量积液,压迫得肺叶无法张开,并发生了与肿瘤相关的阻塞性肺炎。同时,蔓延的肿瘤已经在老人锁骨上淋巴结和胸骨、椎骨发生多处转移。
1.jpg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老人伴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

2.jpg


3.jpg

疾病是人类最古老的困局,在它面前的人类,始终徘徊在希望和绝望之间。

肺癌固然可怖,但对杨先生的家庭来说,母亲属于是被医学界称为“钻石突变”的ALK融合突变,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就突变特点而言,该突变通路非常“干净”,主要由ALK融合基因进行驱动,因而只要有针对性强的抑制剂,肿瘤生长就会受到极大的抑制,ALK 融合突变也是因此被称为“钻石突变”。

近年来,第1代、2代、3代ALK抑制剂都已在国内陆续上市,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机遇。先进的药物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精准的选择。通过“2+3”序贯治疗模式,将第2代靶向药作为初始治疗,耐药后再接受第3代靶向药后续治疗,无疑为那些曾经陷入困境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在邢士刚主任的建议下,杨先生的母亲开始使用第2代靶向药阿来替尼进行治疗。用药后母亲的病情得到控制,杨先生一家在欣喜之余,也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这份喜悦却在4个月后复查时戛然而止。

那一天,杨先生看到母亲复查的影像检查结果,提示“较之前CT片病变增大”。这就意味着病情发生了进展。

“怎么会这么快就进展了?接下来还有办法吗?”他如坠深渊,心乱如麻。

用药4个月的时间就出现疾病进展,这在ALK融合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内也很罕见。由于存在假性进展的可能性,邢士刚主任建议杨先生的母亲继续使用原有治疗方案,在观察了一个月后,结果显示疾病仍在继续进展。邢士刚主任当机立断:治疗方案必须要进行调整!

他想到了靶向药都会出现的耐药问题,也考虑过给患者更换第三代靶向药治疗。但在综合评估患者最为担忧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对药物安全性的顾虑和经济情况后,邢士刚主任还是将目光聚焦在了第二代ALK抑制剂「布格替尼」上。
4.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仅要“留住生命”,还要“活得精彩”

以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来替尼为例,研究显示,阿来替尼耐药患者中,检出G1202R、V1180L等ALK耐药突变的比例可达53%[1],耐药机制相对明确。而G1202R、V1180L这些耐药位点对于布格替尼来说恰好是敏感突变,因为布格替尼在阿来替尼这样的二代抑制剂耐药之后还可以再用,在病友群体中也常被称为“二代半ALK抑制剂”。
5.jpg


另外如下图研究所示[2],在阿来替尼耐药的患者中,再次使用布格替尼的治疗有效率为34%。其中肿瘤病灶显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的为34%。21名患者病情稳定,占比为45%。疾病控制率为79%。对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也有效。

6.jpg

阿来替尼等靶向药物耐药后使用布格替尼的疗效情况

此外,去年Cancer Science杂志刊文,同样证实了布格替尼在治疗经阿来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3]。客观缓解率达到3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了14.8个月,表明一旦患者对布格替尼产生响应,其疗效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此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

在ASCO会议中ALTA-1L研究显示,布格替尼相比克唑替尼有着更高的深度缓解患者比例(靶病灶缩小>75%),布格替尼组与克唑替尼组中深度缓解患者比例分别为56%和34%。并且靶病灶深度缓解与患者的更好治疗结局相关——深度缓解组的患者中位PFS高达44.1个月,且3年OS率高达85%[7]。

基于此,在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经济情况以及药物副反应等问题后,邢士刚主任决定让杨先生的母亲使用「布格替尼」继续治疗。

医学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医生们每天都在治疗和患者生存质量之间小心权衡,争取着最大获益。

事实证明,这次的决策非常明智。

杨先生的母亲于2023年10月份开始更换为布格替尼继续治疗,半年后,肿瘤缩小至1.0×0.7cm(最初8.1×4.9cm),疗效评估为深度缓解(dPR),更让杨先生家人惊喜的是,用药后母亲的纵膈淋巴结和胸腔积液消失。而且并未出现间质性肺炎、视觉障碍、肌酶谱升高等不良反应。

医学影像下,肺部肿瘤是肺部一团一团边缘模糊的白色高密度影。这是众多患者记住的,肺癌确诊的开始。

但现在,母亲肺部CT中的白色斑块几乎消失了,困扰母亲多年的咳嗽、胸闷症状也已很长时间不再被提起。老人的精神状态焕发出新的活力,脸上时常洋溢着笑容,仿佛重新找回了生病前的活力。体力方面,母亲也恢复得相当不错,能够自如地进行日常活动,与患病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更令人欣慰的是,她并没有因为疾病或长期服药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节奏,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愉快。

伴随着不断被打破的预期,杨先生一家对母亲的后续治疗的信心也不断夯实。“希望妈妈可以健健康康地陪我们更久”,在杨先生看来,“活下去”是目标,“活得好”才是他们子女对母亲最大的期待

科研的不断探索,终于觅得良药

“对于任何一个病人,考虑到其情况的不同,包括他体力状态的评分,基础疾病,转移部位,都要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到药物的经济性、耐药性、安全性等。”邢士刚主任介绍, “为杨母治疗方案时,我也更关注不同的药物对亚裔人群的疗效数据”

两项研究公布的一项合并分析结果显示[4],其一线治疗ALK融合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认的客观缓解率达到79%,在169例患者中,约1/4的患者在接受布格替尼治疗后肿瘤会消失,肿瘤踪迹全无——这是非常惊人的缩瘤表现。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则达到了38.1个月,表现出优异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持久疗效。

此外,研究也显示[5],亚裔人群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可管理,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且通过剂量调整等方案可有效应对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杨先生的母亲在用药后没有出现间质性肺炎、视觉障碍、肌酶谱升高等不良反应。”邢士刚主任希望患者能够在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还能减少来自于不良反应的伤害,最大程度保障生存质量。
8.jpg

不同ALK抑制剂在全身范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累积排名曲线

除此之外,“经济因素”也是邢士刚主任考虑的重要因素,药物再好,如果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优先选择已经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谈及杨先生母亲未来的诊疗规划,邢士刚主任依旧充满信心:“ALK融合突变患者一般都能实现长生存,耐药问题发生时或许已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基于目前ALK抑制剂‘三代同堂’的局面,在药物排兵布阵上的‘2+3’的序贯治疗模式表现不俗,即使用二代靶向药,再使用三代靶向药,该模式全程中位PFS超过了6年(74.7个月),同时对于患者也更加安全。”[6]
9.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结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犹可相信,一切终有回甘。

虽然我们还很难将癌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视同仁,但基于ALK融合突变肺癌患者所取得的长生存效果,这一肺癌亚型已被视做恶性肿瘤“慢性化”的典型。

肺癌治疗从过去无差别杀伤细胞的化疗时代,到现在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实现跨时代的转变。尤其是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患者预后带来极大改善。

未来,肺癌靶向药物的“个性化”、“精准化”,以及肺癌诊疗模式的“规范化”、“全程化”,将帮助更多肺癌患者逐步实现“慢性化”,在与癌共舞中续写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 Gainor J F, Dardaei L, Yoda S,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first-and second-generation ALK inhibitors in ALK-rearranged lung cancer[J]. Cancer Discovery, 2016, 6(10): 1118-1133.
[2] Nishio M, et al., Briga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lectinib and Othe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Outcomes of the Phase 2 J-ALTA Trial,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0).
[3] Yoshida T, Kumagai T, et al. Briga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inal results of the phase 2 J-ALTA trial. Cancer Sci. 2023 Sep;114(9):3698-3707. doi: 10.1111/cas.15888. Epub 2023 Jul 11. Erratum in: Cancer Sci. 2023 Dec;114(12):4776-4777. PMID: 37434391; PMCID: PMC10475780.
[4] D. Ross Camidge,et al.Integr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ig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LK TKI-naive advanced ALK+ NSCLC in the ALTA-1L and J-ALTA studies.2023 ASCO,Abstract 9078.
[5] Camidge DR,Kim HR, Ahn MJ,et al. BrigatinibCrizotinib in ALKInhibitor-Naïve Versus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nal Results of Phase 3 ALTA-1L Trial.JThorac Oncol.2021 Dec;16(12):2091-2108.
[6] Real-Worl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Effectiveness of Subsequent Treatments Following First-line (1L) Briga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Positive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from ALTA-1L. 2024 ELCC
[7]Camidge DR, et al. ASCO 2022. Abstract 9072.



免费咨询
微信添加小助理,您可以获得: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
29.jpg

文章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